——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互助活动
2024年12月13日,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送展服务和基层党建交流活动,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南昌起义中走出的少数民族将士展览”送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党支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召开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举办以“联学共建聚合力 同心共济勇担当”的主题党日活动,推进联学共建,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合作交流,提高党支部工作水平。

送展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庭举行,学院党委书记李维昌和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馆长(主任)李怀宇分别致辞。李维昌在致辞中指出,南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感谢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将“南昌起义中走出的少数民族将士展览”送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展览,让本院师生可以就近、便捷地参观展览,开展相关学习活动,这是对师生的一次革命教育,也是院馆合作实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尝试、新举措。李怀宇指出,引入省内外优秀的展览资源到校进行展览,是档案馆、校史馆力图拓展展览内容和丰富展览形式的举措,此次送展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思政课”,服务师生文化生活,希望借此次联学共建活动,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交流基层党建工作,共同提升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为学校的档案校史工作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贡献力量。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直属单位党委的党员同志们共同参观了展览。“南昌起义中走出的少数民族将士展”,生动再现了南昌起义中少数民族将士的英勇形象和感人故事。在参观过程中,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南昌起义中少数民族将士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展之后,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党支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开展了基层党建交流活动,两个党支部的党员们围绕基层党建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院党委书记李维昌认为,基层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党委关于一流党建的部署和要求开展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12345”的党建工作模式,建立一体推进党建与事业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院党委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成“课程党建”、“学术党建”、“文化党建”、“服务党建”四个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事业发展,以事业检验党建成果。
直属单位党委书记杨云川介绍了直属单位党委的工作情况,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层党建工作成果突出,总结到位,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学习,直属单位党委将在今后的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总结相关工作经验,逐步探索形成符合自身发展和特色的党建工作新模式。
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党支部书记李怀宇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苑鑫分别介绍了所在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与成果。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经验交流座谈会后,与会党员同志在艾思奇广场重温了入党誓词。
此次以“联学共建聚合力 同心共济勇担当”为主题的送展活动和基层党建工作交流取得了圆满成功。此次活动不仅增进了院馆的合作交流,也增强了两个党支部之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为党员同志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为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举措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供稿: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
(撰稿王琦,摄影蒋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