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育同志2014年从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退休后,始终心系校史事业,在各方支持下,持续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开展民国高校史的深度挖掘。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闻一多之孙闻黎明教授启发,他历时十载编纂《旧闻新编——民国时期云南高校记忆》一书(约200万字)。这些从省图书馆与校图书馆海量旧报中梳理出的云南高校资料,讲述了云南高校办学轨迹,不仅填补了地方高等教育史的研究空白,更折射出云南大学在区域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引领作用。该书于2017年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18年,他又与闻黎明、王浩禹合作《西南联大史事编年:昆明报纸(1938—1946)》,以150万字的篇幅,全景式呈现了西南联大在昆八年的办学细节,该书于 2025 年 6 月出版。
二是开展学科史与人物志的立体书写。与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合作,历时两年撰写《杏坛之光——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纪实》(30万字),以档案史料与口述回忆为双轨,追溯了学院自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在云南数学教育领域中的标杆地位。为纪念顾建中教授诞辰 110 周年,他与同事蒋韬整理出版《初心铸魂 岁月记忆——顾建中诞辰 110 周年纪念集》,该书通过珍贵录音资料与师生回忆录,再现了这位物理学科奠基人的治学风采。与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马雪峰老师一起编写《云大社会学田野调查老照片(1939一1954)》,书中很多老照片是在访问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和就读的师生及亲属时搜集到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学系师生从事田野调查的经历、成果。此外,他还在《斯人斯事一云南大学老教授为学为事剪影》《为霞满天一云南大学老教授勤耕录》及《老云大旧照片的故事》《忆百年荣光迎崭新征程》中撰写了大量文章。
三是投身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的持续发力。他参与编纂《民盟先贤与云南大学》,梳理了民盟与云大的历史渊源。积极参加东陆讲坛及各学院的校史讲座,以《从东陆大学到云南大学》《讲好英烈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回顾云大党组织峥嵘岁月——建国前的云大党组织》等为主题,向青年学子传递云大的红色基因与学术精神。
刘兴育同志从事校史研究工作已经27年,用史料充分见证云南大学的百年跨越。他的工作,使那些在档案馆尘封的卷宗、在旧报堆中泛黄的铅字、在老校友记忆里鲜活的故事,重新焕发生命光彩。尽管已年逾古稀,但刘兴育同志仍怀抱着“愿以余热铸校史”的初心,伏案于《西南联大文化活动与云南文化发展探究》《云大师德师风的故事》等书稿之间,充分彰显了一位老党员、老学人的精神风貌,值得大家学习。